“企业在抢窗口期,政府也在抢窗口期。我们在滨海湾的项目,提前了3-4个月动工。”正中集团助理总裁、东莞正中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刘广建告诉记者,从签约到动工,正中创新综合体项目仅用了7个月时间。而在外地,上马一个同类型的项目,需要2年左右时间。
正中集团项目落地跑出“东莞速度”,是我市紧抓“三区叠加”重大历史机遇,加快建设“湾区都市、品质东莞”的生动写照。今年以来,我市聚焦重大项目,特别是重大产业项目建设,深入开展“解难题、促开工”攻坚活动,连续三个季度举行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已推动总投资2043亿元的93个项目集中开工,重大项目建设明显提速。
▲2019年9月25日,东莞市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第三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暨滨海湾新区紫光、欧菲、正中重大项目动工仪式在东莞滨海湾新区举行。记者 郑琳东 摄
抢占窗口期
跑出重大项目落地的新速度
9月25日,滨海湾新区三个省重点项目集中动工。投资721亿元紫光芯云产业城项目(一期)、投资约83亿元的正中创新综合体项目,以及投资总额约54亿元的欧菲光电影像产业项目,再一次把外界的目光,聚焦到滨海湾。
在滨海湾新区,刷新了重大项目落地的“东莞速度”。13天前,东莞土地交易市场异常热闹,新区交椅湾版块四块土地密集出让,紫光集团、欧菲光集团、正中集团三大巨头争相拿地。
“产业项目还是以抢窗口、抢时机为主。”建设中的正中创新综合体项目,已是一幅热气腾腾的工作场景。刘广建告诉记者,目前正在进行软基和地质处理,为下一步开挖作准备。
“抢”字当先,才有“快”的结果。今年以来,东莞已经连续三个季度,召开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大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去年陆续签约的大项目,正式进入摘牌、动工的新阶段:
2月19日,首批27个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新能源封装电池项目、市轨道交通1号线、OPPO智能制造中心等总投资534亿元的项目顺利动工;6月17日,第二批30个重大项目全面开工,投资总额达到391亿元;9月25日,第三批项目集中动工仪式在滨海湾举行,36个项目带来1118亿元投资。
记者观察发现,从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到举行动工仪式,紫光项目用时不到两年,欧菲项目用时15个月。正中项目落地时间更短,仅用了7个月。这一大批重大项目的建设,将为全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2019年4月18,地铁1号线,鸿福西路上东国际段开始围蔽施工。全媒体记者 程永强 摄
强化执行力
重大项目建设“遍地开花”
今年以来,东莞突出强化执行、狠抓落实,把重点项目建设,作为检验执行力的“主考场”,在各镇街(园区)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
滨海湾新区围绕“项目落地年”工作部署,清单化管理重大项目,挂图作战全力推进,形成任务目标分解表,明确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和责任人,创造出“滨海湾速度”。同时,建立实施招商引资项目在谈、签约、在建、投产全过程“直线推进”管理办法,促进重点在谈项目早签约、早落地。
“滨海湾新区招商引资的力度、政府服务的力度,帮助企业解决很多问题。”刘广建举例说,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政府部门主动研究规划方案,提前介入手续的办理,并邀请专家在方案提审、地质勘探、项目报建、水电施工等方面给予技术支持,在开通施工条件上“一事一议、一项一议”。
在推进OPPO长安研发中心项目建设中,长安着力完善镇领导挂钩督导重大项目制度,帮助解决OPPO长安研发中心项目地块规划调整。此外,积极开展项目地块电力迁改,落实项目临时用地,提供良好的施工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