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11-13 来源:东莞工商注册 作者: 东莞公司注册
2001年,在乌克兰尼古拉耶夫地区,一名军官注视着废弃的导弹发射井。
2002年,乌克兰的一处军营中,工人在切割一枚苏制X-22导弹。
对原苏联核武器失控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只要有一枚核弹落入“流氓政权”或恐怖分子手里,就足以制造惊天之变。
冷战结束20多年来,全球性核战争的噩梦逐渐远去,取而代之成为核安全议题热门内容的,是核武器扩散乃至落入恐怖组织之手的危险。公众对此的恐惧,在不久前上映的美国电影《碟中谍4》中再度得到体现。
苏联解体后的一段时间里,确实有不少传言称,苏联的部分核武器遭到“贱卖”或是不知所踪。好在从目前能够掌握的情况看,这种说法距事实相去甚远。好莱坞的剧本迄今没有成为现实,要得益于美俄联手遏制核扩散的努力。
流言频传 吓坏西方公众
按照亚历山大·列别德将军的说法,苏联解体后,一些“手提箱式核弹”不见了踪影。
冷战结束后的20多年间,不时传出原苏联核武器被倒卖的消息。
2005年1月28日,一家韩国媒体援引华盛顿的匿名消息来源称,“朝鲜很可能从巴基斯坦或某个原苏联前加盟共和国那里购买了一枚核武器和全套装置”。
俄罗斯外交部随即进行了反驳:“众所周知,苏联解体后,所有核武器都保存在俄罗斯境内,处于可靠的监控之下。其他独联体国家都是《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缔约国,也就是说,它们并没有核武器,根本不可能卖给朝鲜这类东西。”
同样是在2005年年初,美国记者克里斯·赫茨在一篇文章中称,美国能源部的消息人士透露,“苏联刚解体,伊朗就秘密地从阿塞拜疆购买了4到6枚核武器,或至少是相同数量的替代品。”莫斯科对此依旧矢口否认,阿塞拜疆方面更是不以为然。它们给出的原因同先前否认朝鲜购买核武器的说法类似——阿塞拜疆境内早就没有了任何核储备。
在所有传闻中,最惊人的当属亚历山大·列别德将军1997年的言论。他曾短暂主管俄联邦安全委员会,按照他的说法,苏联解体后,一些“手提箱式核弹”不见了踪影。西方公众闻讯,着实紧张了好一阵子——“手提箱式核弹”是一种易于携带、难以发现的武器,万一落入恐怖分子之手,说不准哪天,某个人口稠密的城市便会升起蘑菇云。
谁在觊觎苏联“核遗产”
只要有一枚核弹落入“流氓政权”或恐怖分子手里,就足以制造惊天之变。
对原苏联核武器失控的担忧并非杞人忧天。据美联社近日长篇报道披露,苏联在1991年拥有战略和战术核弹头2.7万余枚,其中战略核弹头1.1万枚。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4个新生国家继承了这份庞大的“家业”,其中俄罗斯占绝大部分(上述4国同时拥有战略与战术核武器,其他加盟共和国只有战术核武器)。
只要有一枚核弹落入“流氓政权”或恐怖分子手里,就足以制造惊天之变。加之上世纪90年代在阿塞拜疆、格鲁吉亚、摩尔多瓦、塔吉克斯坦等地,不同政治派别乃至种族经常发生冲突,各方想尽一切办法搜罗军火。从华盛顿到伦敦、巴黎,许多人因此夜不能寐。
不仅如此,考虑到核武器毕竟储存在看守严密的地点,普通犯罪分子很难获取,后者遂瞄准了散落在原苏联全境的650多吨核材料,这些核材料以金属氧化物、溶液及废金属等形式保存,大约可制成4万枚核弹头。俄罗斯科学院资深研究员亚历山大�德沃肯认为,相对军方核武库,核电站这种民用设施更容易“出岔子”,因为它们的管理相对松散。
1999年,时任俄原子能部核材料登记和监督处处长叶拉斯托夫透露,苏联解体后,独联体国家发生了52起核材料盗窃案。如在1993年12月,乌克兰内务部工作人员当场抓住了一伙准备将铀-235偷运出国的“生意人”;1993年10月20日,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的工作人员在更换3号机组的核燃料时,惊觉123克放射性物质不翼而飞……
白宫以裁军为筹码
“负责这项任务的官兵是真正的无名英雄。如果核武器被试图挑起冲突的势力控制,接下去发生的事情就不是我们能预测的了。”
原苏联加盟共和国动荡的形势,触动了对核安全高度敏感的白宫的神经。1991年12月21日,美国就与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和哈萨克斯坦达成协议,要求后3国将在次年7月1日前把各自保存的战术核武器移交至俄罗斯中央工厂,在监督下拆除。美国答允支付运输、仓储及看守这些核武器的费用,并以撤回驻扎在海外的部分战术核武器为交换。
以上是关于东莞公司注册冷战结束后,美俄如何处理苏联“核遗产”信息的详细说明,有不明白地方可以咨询优业财务东莞分公司,东莞优业财务乐意回答所有朋友的问题 咨询热线:13360558809 官网:www.dgyycw.cn
东莞公司注册冷战结束后,美俄如何处理苏联“核遗产”
免费咨询热线:133-6055-8809